萬里茶路|《走遍中國—武夷山茶文化》解說詞
已從小店鋪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大工廠。幾百年來,伴隨著茶葉的對外傳播,武夷茶的品飲方式同樣深刻地影響著許多地方。
趙勇:“當時浙江一個大詩人,看到武夷山人喝茶感覺到很可笑,他曾經(jīng)寫詩:笑煞飲人如飲鳥。為什么呢?他杯子太小了。杯小如胡桃。像這樣的東西比胡桃還小。不夠喝,不過癮。但是他在武夷山喝了幾次以后,真正享受到武夷茶的好處。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就有稱贊:嘗盡天下名茶,以武夷山為第一!
趙勇所說的這位大詩人正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袁枚。他在武夷山看到的那種品茶方法如今被稱之為“功夫茶”。小小的一杯功夫茶沖泡起來極其復雜,對于水質(zhì)、水溫、茶量、茶具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惟有精準地拿捏好所有這些要素,才能把武夷茶的韻味發(fā)揮到極致。而泡好之后需要用小杯小口品嘗,方可感覺到苦澀之后的無盡甘甜。所以,功夫茶取名的由來,既有茶葉制作方法費功夫,又有品飲技藝花功夫的雙重含義。當主人向客人敬上一小杯淺淺的茶水,主人的所有心意就盡在其中了。
鄭應南(香港茶葉專家):“差不多每個潮汕人家里都有自己的茶具,喝茶的時候泡茶茶葉的數(shù)量比較多,喝起來比較濃。在1885年到1890年的時候,潮汕人從武夷山那邊采購茶葉,因為這個情況,他們貿(mào)易比較多,經(jīng)濟情況比較好,他們就把喝功夫茶移到潮汕那邊去了!
著名歷史學家,《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曾經(jīng)提到:漳州、潮州、臺灣有一個極為相似的嗜好,那就是喝茶一定要喝武夷茶。清代初期,功夫茶品飲方法隨著武夷茶的暢銷,流傳到富庶的漳州、泉州、潮汕、臺灣等地,并且在當?shù)氐玫桨l(fā)展和改進。近代以來,功夫茶又被東南沿海的外出謀生的華人帶到了全世界。
在山西,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晉商的駝隊攜帶著大量的白銀常年往返于大江南北時,沿途的強盜土匪自然耐不住性子,商隊經(jīng)常遭受他們的襲擊和侵擾。后來,聰明的晉商把大量的白銀燒鑄成一種上百斤的特大銀球,盜匪們想搬都搬不走,只能望洋興嘆,無可無奈。
其實,在這個傳說之后,還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當一箱箱中國的茶葉換回源源不斷的白銀時,俄羅斯越來越難以支付因茶葉而產(chǎn)生的貿(mào)易逆差。于是,歐洲大量的白銀制品幾經(jīng)周轉(zhuǎn),最終出現(xiàn)在恰克圖,用來支付茶葉貿(mào)易。這些白銀制品進入中國之后,經(jīng)常被燒鑄成大型的銀錠加以保存,這就是那些大銀錠的真實身份。
當萬里茶路達到最興盛的時候,一條從海上向歐洲運送武夷茶的水路也日趨繁忙。在這條海上茶路的終點,武夷茶的故事,將伴隨著世界的風云變幻繼續(xù)上演。
武夷山茶文化
巖茶文化
走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