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都安溪 鐵觀音幽香依舊|安溪茶文化
、
提到安溪,就自然想起“鐵觀音 ”。10月份,我有幸參加由福建畫報社、中國畫報協(xié)會以及安溪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安溪采風團,到安溪品味鐵觀音 。
第一天來到安溪茶博匯鐵觀音 商貿(mào)區(qū),只見這里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買賣的人車拉肩扛,不少未能租到店鋪的茶商,干脆打起地鋪沿街擺攤收購。從未見過制茶的我大開眼界,從新鮮茶葉到制作成鐵觀音 ,竟然多達20多個工序,有些工序竟然需要反復(fù)7、8次以上才能進入下個工序。雖然有機器代替人力,但火候還需要人工控制。依靠繁瑣的工序和千年積累的制茶經(jīng)驗,才成就了“形美、香高、味醇”的鐵觀音 。
安溪鐵觀音 屬于烏龍茶類,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兼具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去綠茶之苦、紅茶之澀,香高味醇,回甘耐泡,素有“安溪鐵觀音 ,香韻最耐尋”之譽。安溪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素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美譽。全縣現(xiàn)有茶園面積60萬畝,約占全國的1/50;茶葉總產(chǎn)量6.7萬噸,約占全國的1/25。正因如此,鐵觀音 成為了安溪一張燙金的名片和代名詞!败甙朔浇院每,道處清風自然來”,安溪人愛茶如命、以茶待人,十分珍惜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神奇寶物——安溪鐵觀音 ,與安溪鐵觀音 結(jié)下“生死不離”的情緣。
到蓬萊參觀生態(tài)茶山時,只見峰巒疊翠,甘泉潺流。偏酸的安溪山地以紅壤或砂質(zhì)紅壤為主,霧大雨多,日夜溫差大,非常適合茶樹生長。見慣了齊腰的普洱茶樹,還真不習慣只能蹲著采茶的鐵觀音 茶樹。不過蹲著采茶的美眉真漂亮!鮮艷的衣著,白皙的皮膚,青青的茶葉,連綿的茶山,美景引得一行好攝之徒噼里啪啦的快門聲響一片。
鐵觀音 的主產(chǎn)地——感德鎮(zhèn)被譽為“中國茶業(yè)第一鎮(zhèn)”,客家人的土樓與鐵觀音 茶樹共存在這片綠色的茶山中。夜幕降臨,街上的幾個固定茶葉交易集市上,喧囂才剛剛開始。各地茶農(nóng)將茶葉帶到這里,茶商仔細品著各色茶葉的品質(zhì),茶農(nóng)則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希望自己的茶能賣個好價錢。毛茶的一手收購價通常在40~50元/斤,好的也會一兩百,特好的可以賣到500塊。
為什么要以“鐵觀音 ”來命名安溪茶葉呢? 據(jù)說唐末宋初有高僧種下茶樹,稱為圣樹。元豐6年(1083),安溪大旱,普足大師前往圣樹,發(fā)現(xiàn)有鳳凰正品紅芽,又有山羌來吃茶葉,不由嘆到:果真圣樹!天圣茶成為他為鄉(xiāng)民治病之圣方。乾隆六年(1741年),禮部侍郎方苞品到此茶,感為珍品轉(zhuǎn)獻于乾隆皇帝,乾隆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 。原來這個硬朗的名字是乾隆爺所賜。
當然鐵觀音 的傳說在當?shù)剡有很多版本,但已無據(jù)可考。結(jié)束一天的外出采風,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回到賓館,美美地泡一壺地道鐵觀音 ,碧沉香泛,一壺下肚,疲憊全消。
安溪地處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