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普陀佛茶歷史發(fā)展|茶葉歷史
【摘要】普陀山佛茶,又稱普陀山云霧茶,產(chǎn)自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佛茶性屬“香清可散凈心中妄念,至味能悟得佛法妙諦”,是普陀山千年文化的沉淀,也是圣山禪門智慧的升華。茶隨佛而來,伴佛而生,為參禪之輔,禮佛之備,更是世人品評的佳品。
【關鍵詞】佛茶;普陀山佛茶;佛教;綠茶;普陀山
一、佛茶之由來
舟山何時產(chǎn)茶?據(jù)《舟山市志》載,五代時期,普陀山開始植茶,至宋代稱盛。宋元明舟山古志記載有“茶課”,也即茶稅,是官府發(fā)給茶商運銷茶葉之憑證,這是舟山古人進行茶葉交易有利依據(jù)。據(jù)傳說,普陀山、桃花島等地早在晉朝就有高僧道士結(jié)廬靜修,相傳秦始皇時期,有道士安期生在普陀山煉丹,晉朝的道祖葛洪在普陀山、桃花島等處修煉時曾煮野生古茶。至今,野生茶樹還能在一些島嶼上被發(fā)現(xiàn)。尤其是具有海上植物園之稱的桃花島可能在發(fā)現(xiàn)古老的野生茶樹。
在中國,茶與佛的結(jié)緣是偶然中的必然,對于舟山,亦“不可幸免”;唐朝時期,觀音信仰在舟山盛行,普陀山作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廟宇林立,極盛時擁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禪寺,號稱“五百叢林”。普陀山僧侶們起初在誦敬拜佛之余,采摘山周圍的野生古茶,在鍋里炒制成卷曲形,相互間作為一種時尚禮品相贈送。這里冬暖夏涼,林木茂盛,日出之前云霧繚繞,露珠沾潤。后因香氣清香高雅,滋味鮮醇爽口,喝入口中,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故稱其為“仙茶”。此外,因為普陀山佛茶茶園主要分布在最高峰佛頂山一帶,頂峰濕度大而氣溫偏低,茶葉常年生長在漫漫云海之中,故又稱“普陀山云霧茶”、“佛頂云霧”。佛茶的早年外形似圓非圓,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亦稱“鳳尾茶”,又因“仙茶”產(chǎn)于佛國普陀山,便改之叫“佛茶”,從此世間便有了“普陀佛茶”。
二、佛茶之歷史
普陀山佛茶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晉甚至更早時期,高增道士結(jié)廬而居,野山茶即可食用,亦可藥用,更能清新養(yǎng)性。據(jù)普陀山志記載,相傳秦始皇時期,安期生在本山煉丹,留下仙人井等遺跡;漢平帝元始年間梅福渡海至本山隱居,山上有梅福俺.煉丹洞等遺跡。晉朝的道祖葛洪在普陀山、桃花島等處修煉時曾煮野生古茶。至五代,山僧開始在寺廟周圍種植茶樹。
普陀山佛茶生產(chǎn)歷史悠久,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其時佛教盛行,普陀山也成為佛教圣地。自唐始成為佛教圣地,山僧于盛唐、中唐時種茶、飲茶自在情理之中。到中唐時期,全國崇尚飲茶興起,佛茶自不甘落后,尤其是佛教四大名山都已產(chǎn)生了茗茶。那時茶供成了佛教徒坐禪驅(qū)乏和招待香客、游人必備之品,特別是在佛門中廣受歡迎,寺院僧人更是飲茶成風。杜牧有詩云“今日鬢絲禪塌畔,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