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制作工序六步驟|黑茶工藝
16世紀以前記載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jīng)做色后蒸壓而成,湖南黑茶在四川黑茶之后,是在初制中做成。據(jù)《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chǎn)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
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nèi)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湖南黑茶原產(chǎn)于安化,最早產(chǎn)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后轉(zhuǎn)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zhì)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
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chǎn),現(xiàn)在產(chǎn)區(qū)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xiāng)、益陽和臨湘等地。歷史上最盛時期的黑毛茶產(chǎn)量,是光緒年間的年產(chǎn)14-15萬擔。現(xiàn)在黑毛茶產(chǎn)量已超過50萬擔,比1950年增加了4倍以上。
1.殺青
由于黑茶原料比較粗老, 為了避免水分不足殺不勻透,一般除雨水葉、露水葉和幼嫩芽葉外,都要按10∶1的比例灑水(即10千克鮮葉1千克清水).灑水要均勻,以便于殺青能殺勻殺透。
(1)手工殺青:選用大口徑鍋(口徑80~90厘米),炒鍋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備好草把和油桐樹枝丫制成的三叉狀炒茶叉,三叉各長16~24厘米,柄長約50厘米。一般采用高溫快 炒,鍋溫280~320℃,每鍋投葉量4~5千克。
鮮葉下鍋后,立即以雙手勻翻快炒,至燙手時改用炒茶叉抖抄,稱為"亮叉".當出現(xiàn)水蒸氣時,則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將炒葉轉(zhuǎn)滾悶炒,稱為"渥叉".亮叉與渥叉交替進行,歷時2分鐘左右。待茶葉軟綿且?guī)д承,色轉(zhuǎn)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消除,香氣顯出,折粗便不易斷,且均勻一致,即為殺青適度。
(2)機械殺青:當鍋溫達到殺青要求,即投入鮮葉8~10千克,依鮮葉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調(diào)節(jié)鍋溫進行悶炒或抖炒,待殺青適度即可出機。
2.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輕壓、短時、慢揉的原則。初揉中揉捻機轉(zhuǎn)速以40轉(zhuǎn)/分左右,揉捻時間15分鐘左右為好。待嫩葉成條,粗老葉成皺疊時即可。
3.渥堆
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關(guān)鍵性工序。渥堆應有適宜的條件,渥堆要在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室溫在25℃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經(jīng)解決立即堆積起來,堆高約1米左右,上面加蓋濕布、蓑衣等物,以保溫保濕。渥堆過程中要進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勻。堆積24小時左右時,茶坯表面出現(xiàn)水珠,葉色由暗綠變?yōu)辄S褐,帶有酒糟氣或酸辣氣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