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和沱茶的歷史文化
資本也由永昌祥商號按成品數(shù)量一次性給付。汪、陳等自備簡單的鍋灶設備,自己找加工地址,按契約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沱茶成品。這樣的做法延續(xù)了十多年。另外,由于茶廠的增多,導致競爭也日趨激烈,因而各廠家之間招數(shù)頻出:茂恒茶號以改進包裝,提高質量的對策來取勝。沱茶的包裝多年來都以5圓為1沱,每圓為5市兩,每沱重2斤半,茂恒則改制為小型沱茶,每5圓為1沱,重1市斤3兩5錢,每圓只重2市兩5錢,符合了廣大人民的需求,方便了人們的購買,增加了銷售量。
民國時期的下關 工商業(yè),除了僅有的一個玉龍發(fā)電廠外,幾乎沒什么工業(yè),產品有銷路、有影響的更是寥寥無幾,但制茶業(yè)卻成為下關 民族手工業(yè)中最大的行業(yè),從產量上看,各茶廠、茶葉商號年產量有高達三千擔的,如永昌祥、洪盛祥、茂恒等茶廠;復春和、成昌等茶廠年產量則為二千擔左右;一般茶廠約為數(shù)百擔。從雇用工人的總數(shù)上看,如永昌祥、洪盛祥、茂恒等商號也是最多的,各大小商號茶廠招用工人共約3000多人。這個數(shù)字對于當時僅有2萬多人口的下關 來說,己經不算是小數(shù)了。
一業(yè)繁榮,百業(yè)興旺。下關 的茶葉加工和茶葉貿易的興旺也帶動了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由于茶葉包裝要使用竹籃、竹絲、筍葉、綿紙等輔料,因而下關 周邊的竹器、造紙業(yè)也生意興隆。大量的茶葉原料要運進,制成的沱茶、緊茶要運往外地,因此需要大量的馬幫馱運,因此還帶動了千村萬戶的馬幫、騾馬養(yǎng)殖業(yè)以及馬店、堆店、旅店、餐飲等服務業(yè)的興旺。
堆店,在下關 制茶業(yè)的歷史上也是頗有濃墨重彩的一個行業(yè),是專為茶馬古道上南來北往的馬幫提供投宿、存貨、交易以及餐飲的客店。下關 的堆店集中在西大街、正陽街、關迤和福慶巷一帶。馬幫進店投宿時,貨物由堆店代為保管,但對住店趕馬人不收房金,而是按貨物性質以及價值收取手續(xù)費。堆店內食、宿、存貨一應俱全,十分方便,馬幫如果不愿搭伙,堆店內還備有余廚供馬幫自已開伙,因而極受馬幫的歡迎。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下關 商業(yè)發(fā)展史上空前繁榮的時期,商號、店鋪猛增,堆店也增加至數(shù)十家,規(guī)模較大的堆店有裕泰店、裕盛店、聯(lián)心昌、洪盛祥、正興店、福慶店、源慶昌、長春店、大有慶、元春茂等“十八大堆店”,每家均可容三四百匹馱馬的馬幫食宿。這些堆店建筑格局大都為“一進三院”、“一進三層四院”。如大有慶共有三院,一二院是兩個“四合五天井”的套院,第三院是倉庫馬廄,前一二院除了租給復春和、成昌等下關 茶葉商號外,還作為茶葉交易的場地。
那時每天下午三、四點以后,是下關 一天之中最熱鬧的時光,從藏區(qū)來的藏商馬幫,從滇南思茅、臨滄茶區(qū)以及大理境內蒙化(今巍山、南澗)來的馬幫都陸續(xù)在這個時候到達,馬店、堆店、旅店頓時熱鬧起來,就連聚集在下關 福慶巷、西大街西口靠割賣馬草(即青草飼料)為生的婦女、小孩,此時也是她們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時侯。
下關 由于地處滇西的咽喉要道和商貿中心,茶馬古道上南來北往的馬幫和客商也促進了各地區(qū)之間的物流:他們不僅從滇南茶區(qū)馱運來茶葉,還從西藏販來藥材、皮毛、山貨,從四川及其他省外馱運來洋布(綿布)、洋堿(肥皂)、洋煙(香煙)、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等日用百貨,豐富了下關 的物資貿易。下關 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長途跋涉來到下關 后的各路商人、趕馬人可以在此好好休整和享受一下。為了給他們提供生活上的消費和時髦享受,獲得商機,下關 擁有當時滇西唯一的電影院、大戲院、電報局和以提供電燈照明為主的玉龍發(fā)電廠、火柴廠乃至高檔的酒樓煙館?梢哉f,在當時的云南,下關 算得上是除了省會昆明以外最繁華的城市,人稱滇西的“小上海”。
進入新時代以后,大理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等桂冠。有一種說法形象地慨括了如今大理的知名度:“大理——人一生不能不到的50個地方之一”。
同樣,新中國成立后,云南省下關 茶廠不僅總攬了下關 沱茶的生產經營,而且六十余年來,云南下關 沱茶集團公司在傳承下關 沱茶精髓的基礎上,以現(xiàn)代工業(yè)化生產的模式不提升下關 沱茶的質量、產能、品牌,革新技術及生產設備,創(chuàng)新營銷,下關 沱茶從八十年代以來3次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3次榮膺世界食品金冠獎,自2002年以來,下關 沱茶在獲國家質監(jiān)總局認定的原產地標記產品注冊之后,2010年下關 沱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將下關 打造成中國唯一的沱茶之鄉(xiāng)。下關 沱茶成為大理代表性的名茶、特產,是國內外游客青睞的旅游產品。
百年歲月,時光荏苒。無論在新、舊兩個不同時代,大理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與下關 沱茶這一享譽中外的名茶,在歷史的長河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中國緊壓茶產業(yè)中書寫著特殊的一章,“大理山水,沱茶之源”的歷史淵源,演繹著下關 沱茶百年傳承的茶業(yè)經典。轉載自《普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