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拼配藝術|云南黑茶工藝
; 第二,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產基本來自當時的茶葉集散地,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資源保障。當我們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的普洱茶每一次熱點的轉移及經典茶品的出現(xiàn),都伴隨著茶葉集散地的轉移和興起。因此,所謂的交通不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以云南易武小鎮(zhèn)為例。在清朝道光年間,當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漸衰退之際,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為六大茶山茶葉的集散地、生產地和茶馬古道的始發(fā)地,從而開創(chuàng)了普洱茶的“易武時代”。這一其間,成千上萬的人涌入易武,開茶園,建茶莊。
幾十年間,百里易武,山山茶園,處處茶香,商旅來往不絕,馬幫賽途盈路,一派興旺景象。這個時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葉,都幾種在這個地方加工、銷售,并沿著十一條通向境外的道路,銷往四面八方。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普洱茶經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來自易武的,如同慶號、乾利真宋聘號、同興號、福元昌號、車順號、慶春號等。
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葉內含物質的“優(yōu)勢互補”。我們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區(qū)域所生產的曬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異很大。這種差異不僅體現(xiàn)茶葉芳香類物質含量的不同,還體現(xiàn)了內含物一些細微差別。如何判斷這種差異,以及將這種差異進行有效合理的“重組”與“融合”,創(chuàng)造一種更優(yōu)質的普洱茶產品,是從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終追求的夢想。
以紫芽茶為例,唐代陸羽的《茶經》記載“茶者,紫者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類黃酮等物質高于云南很多產區(qū)的曬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ㄇ嗨厥鞘裁矗亢唵蔚恼f,花青素為植物二級代謝產物,是一種水溶性色素。它對人體有多種好處,能夠增強人體血管彈性,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增進皮膚的光滑度,同時,還能抑制炎癥和過敏,改善關節(jié)的柔韌性。
但是,如果單制紫芽茶,即純料或者一口料的原料選用,其效果很差,湯色渾濁、苦澀味極重,人們飲用后,會因“藥性太大”而使身體出現(xiàn)種種不適的癥狀;但將它拼配進其它的原料中,或以其它曬青毛茶為主,以它為輔,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內,其湯色、口感、內含物均有極大的提高。如果說紫芽茶更多地體現(xiàn)茶葉的藥用價值的話,適度配置則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中藥理論本身就堅持適配的原則,不是量大就好。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續(xù)發(fā)酵的梯級轉化。普洱茶的發(fā)酵是一個過程,由于它屬于固態(tài)發(fā)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層次感。以餅茶后續(xù)發(fā)酵為例,它要求壓制的餅茶松緊適度,即不能太密實(緊壓過度),又不能太松弛(間隙太大)。而要想達到這一工藝要求,僅靠物理的辦法(石模與機器壓制)是不能解決的,因為茶葉內含大量的纖維物質,而纖維物質是有彈性的,既使壓制時采用重壓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時間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復。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