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尋訪茶道|韓國茶道
代中國人杜師忠來到這里后,客死異鄉(xiāng),他的子孫紀(jì)念他,所以面朝中國的方向,為他建了這座古老的家廟。木質(zhì)老房子里,掛著一幅朝鮮的將軍李舜臣給他的詩,后兩句是:“城南他夜月,今日一壺情。”按照河五明的說法,這就是說的朋友之間的一壺茶!盀槭裁词茶,不是酒?”老先生容不得我的詢問,接著講了下去,韓國茶雖然也從中國傳入,但是他們與日本不同!绊n國沒有好的抹茶,所以我們不喝抹茶,我們和你們一樣,喝炒青!边@種炒青,按照老先生的描繪,是清新的,能帶給人嬰兒身上的味道,淡淡的,刺激著人的五感,享受到這個味道,就明白了韓國茶的真諦。
越聽越糊涂。且喝茶,鄭老師轉(zhuǎn)瞬已經(jīng)為我們準(zhǔn)備好了茶桌,剛才的雜亂稍有緩解,桌面上整潔了不少。她先給我們泡黃茶,所謂黃茶并非是中國茶分類中的黃茶類,而是稍微發(fā)酵過的韓國茶,春天的綠茶尚未上市,所以,喝一點微香的黃茶,適合今天半寒的天氣。
微深的茶湯倒進上面畫有仙鶴的立鶴杯,這種樸素的茶杯是韓國的紋樣,灰色的釉面上,寥寥幾筆抽象的白色仙鶴,杯子邊緣微有破損,用金漆補過,看上去有種溫暖的家常感,而配合這杯茶的,是鄭老師昨晚自己做的兩種茶點,糖花生和棗泥核桃糕,都不算太甜,和清淡的茶湯相得益彰。
改變,永遠是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的。黃茶入口,整個人舒展起來,杯子不算大,但是比中國工夫茶杯略大。韓國茶的最典型特征,是用茶壺泡茶后,并不直接倒進杯子里,而是倒入一個類似公道杯的水汩中,再進行分茶,這水汩也比一般的公道杯大,這樣一來,整個茶湯的溫度就自然不高,但是似乎鄭老師并不追求溫度的高,就是簡簡單單地在那里泡茶,這種黃茶的茶湯,按照河五明先生的說法,是要讓我們的身體安靜下來的。因為杯子不小,所以不可能一口喝完杯中茶,按照韓國的要求,似乎三口喝完第一杯,最為禮貌。
黃茶之后,改喝中國的紅茶。韓國自己的茶產(chǎn)區(qū)并不大,局限在南部海邊,而且只生產(chǎn)綠茶。所以韓國很早就接受各種中國茶,紅茶、普洱茶,但是綠茶,他們還是喜歡自己的,覺得清淡、可口。我已經(jīng)覺得中國綠茶清淡了,那么韓國茶得淡到什么地步?鄭老師用金色釉的茶杯來配合紅茶,覺得顏色相襯。本來中國的紅茶是濃郁的口感,可是在她這里,因為控制了投茶量和溫度,整個茶湯變了樣子,倒是能喝出紅茶的某種鮮爽來!昂煤茸钪匾!焙游迕飨壬Σ[瞇地看著我,在習(xí)慣了一國的口感后,很難說這種茶好喝,但是室內(nèi)的氣氛很是舒服,我們都松散地坐在地上,韓國傳統(tǒng)民居習(xí)慣如此,背后是華麗的屏風(fēng),室內(nèi)堆積著鄭老師從各處搜集來的茶器物,她喜歡的東西,和最傳統(tǒng)的韓國茶器不太一樣,雖然也樸素,但是都在樸素中有點精致。白色水罐微有棱角,一套青畫的茶杯,不是那么閑閑幾筆,而是有韓國特殊的某種圖案,據(jù)說是春天的時候人們最喜歡的某種花卉。
這些茶壺、茶杯都產(chǎn)自韓國。盡管歷史上有韓國瓷器極為貴重的傳說,據(jù)說歷史上日本和韓國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利品一定包括瓷器,但是現(xiàn)在似乎韓國人沒有那么重視瓷器了。河五明告訴我,在韓國,喝到好喝的茶是最重要的,要是過于注重形式感,則喪失了茶的真正意義。
“我們要的是茶的味道!崩舷壬辉購娬{(diào),在韓國的茶道體驗里,要注意的不是嚴(yán)格管控自己身體的形態(tài),也不是不能說話的拘謹(jǐn)儀式,只需要感受每道茶帶給你不一樣的身體感受。“你一定要調(diào)集自己的所有器官去感受茶,茶是多么好的東西,是自然給我們的禮物。”這些話,乍聽起來可能空洞,不過在未來的若干天里,逐漸發(fā)現(xiàn),老先生說的不是空話。
寺院高人
與日本類似,茶最先傳入韓國,也基本沒有遺漏僧侶這條途徑。無論是新羅時期,還是高麗時期,茶都是最先進入佛教寺廟,再隨著佛教的流行而推廣到民間的,高麗王朝的歷代國王都是以佛教徒而自居,為了積累佛教功德,很多親自制作抹茶。
我們跟隨著鄭貞子老師和她的學(xué)生們?nèi)ネǘ人,這是一座位于韓國慶尚南道的古老寺廟,建于高麗時期,公元646年,相當(dāng)于中國的唐朝,盡管也在歷代的戰(zhàn)火中有所毀損,但是基本的架構(gòu)還在,那些類似唐代的復(fù)雜斗拱看得讓人心生敬畏,一座座并不巍峨的殿宇,掩映在滿樹開敗的櫻花中。韓國人并不像中國人那樣去用新的鮮艷色彩維修,也不像日本寺廟刻意做到極度的精致,就是任其樸素下去,反倒有種自己的風(fēng)格。
這是韓國的三大寺廟之一,鄭貞子老師帶我們來這里,一是她們要按照古代的禮儀,給神佛上茶,這是她和弟子們每月的功課,另外就是帶我們見這里的性坡老和尚,也是這里的方丈,據(jù)說特別愛茶。
她們先到了一處無人看管的偏殿,這里屬于新修建的小殿,大概本身也是給佛門弟子們做活動所用,里面有近3000座幾乎一樣的雕刻佛像,下面是粗麻地毯,據(jù)說也是佛弟子的功德,編織了7個月才完成。我們一起光腳坐在地毯上,看鄭老師和她的弟子們給佛供茶,其實和我們前幾天看鄭老師的茶禮也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先把茶壺中的水倒入水汩,然后再精心倒進幾個辰砂釉色的茶杯,然后端著杯子走到佛案前,與別的東西一起供奉。但是動作比起平日里,顯而易見地更輕柔、更莊重,鄭老師糾正學(xué)生們的動作,要求她們在佛前,需要有一絲尊敬。
每年最正式的以茶供佛,就在4月,需要用六種供神之物,包括茶、花、香、水果、年糕和蠟燭,所用的茶,就是當(dāng)年新下來的綠茶。我們這次來供奉,時間稍微早了點,算是一次演習(xí),但是學(xué)員們也夠認(rèn)真。鄭老師的學(xué)生,多數(shù)是家境很好的中年婦女,她們來寺廟獻茶,穿的多是套裝,和我們一樣不夠舒展地在巨大的地毯上挪來挪去,顯然沒有經(jīng)常來這里。鄭老師告訴我們,外衣只是表面東西,這種獻茶,其實磨煉的是心性,因為需要比平時夠多的凝神和注意力。
看學(xué)生們先把熱水倒進一個瓷壺,再倒進茶水壺,比平日倒茶直接從瓶中取水多一道工序,顯然,這獻給佛的茶,不能輕松對待。最后倒在杯中的茶,只是在神壇上放一小會兒,歸根到底還是給人喝,我們需要三口喝完自己的杯中茶,每一口茶都有意義:第一口給神,第二口算是給泡茶者的感謝,第三口茶則是感謝自己,這杯茶一定是三口喝完,雖然韓國茶杯較中國茶杯大,但是因為杯中綠茶很淡,所以喝完并不算難。第二杯,則可以隨意喝茶了,即使在佛前,喝茶也不需要安靜,鄭老師帶著學(xué)生和我一起討論茶的色、香,她們很好奇中國的綠茶那么濃,我們怎么喝得下去,我只能說,韓國的綠茶太淡薄,反而不是我們習(xí)慣的口感。我非常奇怪為什么茶樹到了韓國出來這種奇怪的茶湯,我們在地毯上坐著、交流著,在她們看來,現(xiàn)在是享受茶的時間,剛才在佛前敬茶的凝神狀態(tài)已經(jīng)沒有了。
這種“茶談”,其實是韓國愛喝茶的人特別享受的時刻!安恍枰察o啊,無論是在茶室還是在佛殿里,供茶之后就是輕松的時間,我們可以喝茶吃點心,邊喝邊談,寺廟的師傅們也是如此,這也是修行的一種方法!边@種輕松隨意式的“茶談”,完全與日本茶道迥異,也與中國的禪茶修行特別不同,以至于見到性坡老和尚,我第一個問題,就是問這個規(guī)矩的由來。
性坡老和尚雖然在韓國宗教界地位很高,可是從外表一點看不出來,就是個穿著僧衣的笑瞇瞇的老和尚,也能說中國話,因為經(jīng)常去中國,一對福建來的普通的中年夫婦也來拜訪,原來是性坡老和尚在中國認(rèn)識的做漆活的師傅,為感謝他們的照料,專門請他們來韓國玩的。
兩人說性坡老和尚身體好,都80歲了可是走路極快,我才知道他的年紀(jì),外表一點看不出來。
老和尚告訴我,韓國的茶道,最初確實在寺廟中最為流行,新羅高麗時期,寺廟里喝茶甚為流行,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矩,并且普及到了民間;到了李朝開始,因為要壓抑中國對朝鮮的影響,無論是佛教還是茶道,都受到了沖擊,民間開始廢棄了茶道,但是寺廟里還留存了古老的飲茶方式,而且邊喝邊聊的習(xí)慣也一直沒有變化!皯(yīng)該說話,喝茶是開心的事情,戒律越少,心情越愉快,開心才能悟道!崩虾蜕姓f話非常利落,他背后是自己整個一生對韓國和中國文化的領(lǐng)悟!拔沂鄽q出家,經(jīng)歷了日據(jù)時代,也經(jīng)歷了朝鮮戰(zhàn)爭,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個人是喜歡中國和韓國的文化的,日本文化里有太多的武士道精神,這可能是他們在喝茶的時候禁止說話的理由,我們沒有這種文化!
老和尚喝茶,用最普通的瓷壺,但是分茶的水汩頗為特殊,表面看上去是瓷器,但是又有點像漆器,一半是釉,一半是漆,讓人摸不著頭腦,老和尚說:“我做的。”“您做的?”結(jié)果答案是對,這屋子里許多器物都是老和尚自己做的,包括我們正在喝的茶,是老和尚從中國云南勐海自己加工回來的野生紅茶,他拿自己拍的照片給我們看,80歲的老者,站在野生老茶樹的樹干之上,滿臉的興奮之情。這是他在當(dāng)?shù)厝藥ьI(lǐng)下爬了幾個小時山路的結(jié)果,他最喜歡云南的普洱茶,覺得有中藥的某種特征,能使人通暢順達,之所以興奮,也是因為看到了他心目中最好的茶樹。我不禁大為驚奇,老人對茶以及和茶有關(guān)的一切都是身體力行。
“韓國的土質(zhì)好!彼嬖V我,因為喜歡做茶器,所以他走了韓國很多地方,發(fā)現(xiàn)韓國的土壤燒成的器物有樸素的感覺,不像中國的那么華麗,但是他喜歡,有茶所要求的樸素色澤。“很多青山南道的土,我只加透明釉燒成,效果就特別好。”他覺得這也是韓國茶碗能在日本流行的原因。“我們的土比他們的火山土要好!
老和尚在國內(nèi)各地搜來土壤,燒成自己的茶具,我手中的一個茶杯是黑色的,配深紅色的云南茶,顯得特別觸目,老和尚說,我這個杯子,實際上應(yīng)該和韓國的清淡的綠茶配合,那樣才自然,也顯得自由。而且用幾個月之后,喝起茶來會越來越好喝,因為他做的杯子都上釉不多,陶土有空隙,等茶湯完整地滲入這些空隙,那杯子就熟了。聽起來和中國的紫砂壺原理類似。“韓國的茶道,一直比較樸素自然,沒有規(guī)矩限制,可能是因為韓國始終有自己的產(chǎn)茶區(qū),雖然不多,但是一般平民也能喝到,所以就沒有那么多等級觀念和規(guī)則。”
鄭老師和她的學(xué)生們,各自用著老和尚的杯子,一直在興高采烈地交談?wù)。老和尚說,這種喝茶,是他最喜歡的喝茶方式,所有人在一起喝茶,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有時候會突然安靜下來,也很好,說明茶喝到心里去了。
老和尚去中國多次,一直有不同的目的,他去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和天津美術(shù)學(xué)院都上過課,也去過敦煌,中國的山水是他喜歡的,他畫了很多山水畫,也在各國辦過展覽,普遍的評價是山水畫中有特別空靈的感覺,是一種修行人手中的筆墨。不過最近去中國已經(jīng)不為學(xué)畫了,原來他迷上了漆器,他從70多歲開始,給自己找了一個新的門類去鉆研。他打開自己工作室的門,招呼我們進去,這間隱藏在茶室后面的碩大空間一面全是玻璃窗,借外面的自然光線照亮室內(nèi),走到門口,我就被那些反射面極好的漆器所打動了,地面全是漆,刷成黑色,走上去猶如行走在水面之上;房間的一面,是一個巨大的漆畫屏風(fēng),上面是抽象的黑白山水,有股特別安靜的氣息;而最顯眼的是兩個五色斑斕的茶桌,不高,適合韓國傳統(tǒng)席地而坐的習(xí)俗,桌面的漆是調(diào)和進蛋殼碎片的,基本是亮色,顯出夏加爾的油畫背景的效果,雖然很鮮亮,但是和老和尚做的那些素樸的茶器配合起來,也一點不會顯得突兀,這應(yīng)該歸功于老人家的色彩和造型功力,原來老人家不僅僅熱愛中國畫,早年也在美術(shù)學(xué)院進修過西方油畫,難怪他所做的漆器毫不流俗。
這時候反看他所做的水汩,一半是釉,一半是漆,這種復(fù)雜的融合需要審美,更需要技術(shù)。老和尚習(xí)慣自己動手,這些難不倒他。我這時候才知道,通度寺里還有一個著名的景觀,是老和尚花了10年時間做成的,他把《大藏經(jīng)》刻在數(shù)萬塊石板之上,然后燒制成功,專門建造了一個藏這些瓷板的新院落――這些做法,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僧侶,可是眼前的老和尚看上去非常平和,真是修行到家才有的表現(xiàn)。
他說自己早年修行佛法,晚年對各個藝術(shù)門類特有興趣,完全不考慮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地步,就隨意去做好了。這個“隨意”二字,里面真有好多意思――可惜我們多數(shù)隨意就是真隨意,不能像老和尚這樣做到心靈不受羈絆。
老和尚送我們下山,他所住的地方全是梨樹,院落里養(yǎng)著孔雀,放置著泡菜壇,幾種看起來不相干的組合,可是在他這里卻自然得不得了。
茶制與茶道
因為對性坡老和尚印象深刻,所以對下一個寺廟的采訪也就寄予了希望。我們?nèi)サ乃聫R是全羅南道的大興寺,在韓國茶道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草衣禪師曾經(jīng)在這里修行,并且在這里寫下了《東茶頌》。我詢問鄭老師,草衣禪師到底有多重要,是不是像中國的陸羽那樣,否則他為什么會被稱為韓國的茶圣?墒秋@然并非如此。1786年誕生的草衣禪師的歷史晚近許多,他的很多事跡有書籍可以檢索,并不像陸羽那樣縹緲。他俗姓張,15歲的時候出家,后來在大興寺與當(dāng)時一批愛茶的僧侶和知識分子交往,并且在山上的草堂認(rèn)真習(xí)茶,最后寫下了幾部關(guān)于茶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東茶頌》用詩歌的方式記載了茶樹的生態(tài),茶史,中國名茶,朝鮮茶的由來,事茶的不易之處,包括采茶、煮茶和制茶的內(nèi)容,每一句都詳細(xì)記載,并且有詳細(xì)說明。這本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把當(dāng)?shù)胤N茶的歷史和加工茶的方法都說得極為清晰,并且強調(diào)朝鮮的東茶在色香味和藥性上不輸給中國茶。書中記載,當(dāng)時大興寺下面的花開洞產(chǎn)茶,綿延四五十里,茶園處于爛石之中,是茶樹生長的最好條件,并且進一步確立朝鮮綠茶采摘的最好時間是立夏前后。 他還用儒家道理說明,好水好茶泡出來的茶是中正,喝這樣的茶可以得大道。他最推崇兩三人飲茶,覺得有趣和有“勝”,人多則泛。他的有些觀點,聽起來和中國明代文人茶類似,顯然在韓國地位的崇高,是因為確立了韓國茶自身的地位,從中國茶的影響下獨立出來。
我們的車向大興寺進發(fā),山路艱難,很快就到了走不動的地步,原來迎接我們的賢真法師猝不及防地出現(xiàn),和我們前面所見的性坡老和尚完全是兩個類型,他身型粗壯,眼神精明,開著一輛高級的越野車,大概是為了適合山路行走,在和我們簡單寒暄之后,叫我們上了車,盤旋著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上開,坐他的車,沒有覺得他是僧人,倒像是進入了某個專屬領(lǐng)地,而他才是領(lǐng)地的主人。
我們?nèi)サ氖遣菀露U師當(dāng)年在大興寺和朋友們喝茶聊天的一枝庵,位于山頂之上,今天的道路還是這么難走,當(dāng)年想必更是艱難。越野車轟鳴著上到山頂,賢真法師叫我們出來觀看,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草衣禪師當(dāng)年所選地方的好:山頂開闊,對面是起伏的群山,遠處是大片的野生茶林,后面有山泉水流淌下來,正是喝茶的好地方。山頂有兩處建筑,都是按照草衣禪師當(dāng)年記載所恢復(fù)的,一處是一枝庵,類似他的茶室,另一處為紫芋紅蓮社,是他的居所,當(dāng)年禪師就在這里修行喝茶,很是避世,現(xiàn)在兩處建筑旁的樹木都已經(jīng)有超過200年的歷史,其中有種黃漆樹,尤其神奇,據(jù)說生產(chǎn)的漆可以做太空涂料。
當(dāng)然,草衣禪師不會預(yù)料到幾百年后的黃漆樹的神奇,當(dāng)年他在的時候,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談天、喝茶。他當(dāng)年從山上接引下來的泉水,現(xiàn)在還可以使用,泉水經(jīng)過了三層過濾,一直到了一個池中,賢真直接從中取水,帶領(lǐng)我們上到紫芋紅蓮社的走廊里,脫鞋坐地,泡今年寺廟里的新茶給我們喝,我們所坐的地方,有可能就是當(dāng)年草衣所坐的地方,這么一想,寒冷的山風(fēng)也就可以忍受了。
這里基本按照舊時格局,唯一不同的就是加了地暖,整個地方可以燒火取暖,不過并不長用,賢真說這里人并不多,他放在這里的茶具,是韓國瓷器大師金正玉的作品,正好我們采訪過,知道一套價值人民幣幾萬元,正因為這里沒多少人來,所以隨意扔在走廊里!胺旁谶@里應(yīng)該沒人偷,很少有人能知道價格吧。”他結(jié)束了玩笑,正色,開始泡茶。這里的野山茶,一年只產(chǎn)1500公斤,除了寺廟使用之外,基本沒有多余,只送重要的客人。因為草衣禪師的重要性,所以寺廟的茶也多了一些神秘性。賢真告訴我們,每年的茶,他都親自監(jiān)制,下面有幾口鍋用來炒茶,與中國的低溫炒法不同,上來就是380攝氏度的高溫,要經(jīng)過9次炒制才結(jié)束――這樣的茶葉,才能保證味道的干凈。在他的認(rèn)知系統(tǒng)里,覺得中國的茶苦,日本的茶甜,都不是他要的,他們最喜歡的口感,是韓國茶的“干凈”。這是最高的目標(biāo)。
雙溪寺的碩云法師
泡茶的時候,賢真像換了一個人,凝神靜氣。金正玉做的壺,比較闊大,但是壺嘴略長,增加了美觀。他使用80攝氏度左右的水,來沖泡這道茶,穩(wěn)重地倒出茶湯,請我們品嘗,第一杯略淡,第二杯濃淡適中,而且有淡淡的回甜,非常芳香,第三杯則更濃,可是就在這時候,他結(jié)束了這道茶。韓國的綠茶之所以泡三道,因為他們覺得之后就沒有香味,我說中國的茶有時候能泡20道,賢真幾乎不能相信。不過三道后,這種質(zhì)量好的綠茶不會浪費,他們一般把它加在面粉里做成餅,是一種美味的吃食。
戶外喝茶,而且是在這種高山戶外,一會兒就覺得氣爽神清。賢真告訴我,為了紀(jì)念草衣,每年5月寺廟會舉辦紀(jì)念儀式,用當(dāng)?shù)氐?a href='http://m.correa.cn/'>茶敬奉禪師,而且這時候,周圍的茶農(nóng)和韓國的很多與茶有關(guān)的人們會來到這里,用他們自己做的茶去供奉,這種儀式已經(jīng)有200年沒有間斷了。
下山的時候,賢真特意帶我們?nèi)タ此麄兊某?a href='http://m.correa.cn/'>茶棚,環(huán)境非常簡陋,里面只有三口鍋,但是并不便宜,尤其是中間新添的自動化青銅炒鍋,需要300萬左右的韓幣(約合人民幣1.74萬元),每次所炒的茶量也比較多。只有1500斤茶葉的總產(chǎn)量,卻要花這么昂貴的價格去買炒鍋?不過賢真絲毫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他的神態(tài)又恢復(fù)到最初的模樣,精明強干。
離開大興寺,依舊對韓國的茶道處于半理解狀態(tài),盡管在木頭長廊里喝茶,讓人覺得精神清爽,但是,喝茶僅僅就為清爽?尤其是在寺廟之中,盡管人人都強調(diào)茶與修行的關(guān)系,可是誰也沒能說清楚,即使是道行頗深的性坡老和尚。
直到見到雙溪寺的碩云法師,這個問題還盤旋在我的腦海里,并且見面就提了出來。雙溪寺位于韓國著名的茶山智異山的山脈之中,驅(qū)車前往的路上,一直有蟾津江相伴,兩岸沿途皆是櫻花樹,異常美麗,這條江一直流入海洋,所以韓國最著名的茶葉產(chǎn)區(qū)其實靠近海邊,這和中國北方的茶葉產(chǎn)區(qū)山東有幾分相似。
我們坐在雙溪寺的客堂之中,碩云拿出了今年的新茶招待我們,這是方丈特殊批準(zhǔn)給他招待我們的,所以他泡得格外小心。雙溪寺的綠茶產(chǎn)量,并不比大興寺多,茶葉價格很是高昂,泡出來的新鮮綠茶,同樣是淡,但是有點陽光的味道,和中國的嶗山綠茶有點相似的口感,想想也對,兩個區(qū)域在緯度上相近,自然環(huán)境也相去無幾。
但是,這種綠茶,還是地道的韓國制作法,也就是說,用380攝氏度的高溫殺青三遍,之后再用210攝氏度的高溫再殺青六遍,這種高溫之下,出現(xiàn)了一種滋味淡薄,但是確實清香回甘的綠茶,這種散淡的綠茶,喝起來也并不用特別拘束,倒真是一種適合在自然情景中享受的茶湯。
之前他也在草衣禪師待過的大興寺待過,現(xiàn)在雙溪寺修行,等于待過韓國兩處重要的與茶有關(guān)的寺廟。他向我們介紹雙溪寺,原來這里與中國淵源很深,公元832年,在中國待了26年的朝鮮的真鑒禪師回到家鄉(xiāng),從中國帶回來茶樹的種子,在這里播種,這里在當(dāng)年還參照中國做過餅茶。當(dāng)然,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成為過往,如今這里只生產(chǎn)野生綠茶,已經(jīng)成為韓國著名的茶產(chǎn)地。另一個與中國有關(guān)的故事是,這個寺廟有藏有六祖慧能的頭顱的金堂,聽到后者,我瞪大了眼睛,但是碩云又重復(fù)告訴我,韓國歷史上有幾本書都這樣記載,不過他后來又加上了“據(jù)說”二字。 顯然這個傳說表現(xiàn)了寺廟與中國的淵源。確實,雙溪寺與中國交流頗多,比如他們寺廟是最早把趙州和尚的“吃茶去”幾個字奉為修行法則的韓國寺廟,僧人們堅定不移地相信,喝茶可以幫助修行。碩云告訴我,寺廟里吃茶,規(guī)矩不嚴(yán)格,但是有自己的法度,比如要注意環(huán)境,也要注意喝茶帶給人的心境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風(fēng)游”!帮L(fēng)游”?我完全理解不了這個詞語。碩云也在費勁地解釋,意思是注意周圍環(huán)境,注意要有自然的狀態(tài),坐的時候要感受自然,平時要注意喝茶人數(shù),不能超過三四人等等,盡管有這么多附加的解釋,我還是不太明白。
就在這時候,因為屋子里的悶熱,碩云打開了窗戶,窗外是極其荒野的大自然,幾萬棵竹林和茶樹在風(fēng)中簌簌作響,瞬間涼風(fēng)吹進房間里,茶也頓時好喝起來。啊,原來“風(fēng)游”是這個意思,我瞬間明白起來,是要在自然中感受茶的魅力,“自由一點”。
因為雙溪寺最早移栽中國茶種的關(guān)系,我們所在的河?xùn)|地區(qū),現(xiàn)在是韓國最大的綠茶產(chǎn)地,不過并沒有我們想象的漫山遍野都是茶樹的情況,而是盡量保持茶樹的野生狀態(tài),自然,似乎成為韓國茶的關(guān)鍵詞。
擬古茶道:平淡近自然者
從寺廟回到大邱,似乎從世外之地回到了塵俗之中。我們唯一沒有見到的,是古老的韓國世俗茶禮,聽說這種茶禮很是煩瑣,規(guī)矩也多,那么這種茶禮又代表韓國茶道的哪個方面?鄭老師表示,她可以為我們組織一次古老的韓國茶會,她和學(xué)生們會穿上傳統(tǒng)的民族服裝,選擇一個郊外的地方,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體會韓國的茶道禮儀。
鄭老師在韓國已經(jīng)教了多年學(xué)生,很多學(xué)生就是當(dāng)?shù)厝,所以他們所奉行?a href='http://m.correa.cn/'>茶禮,應(yīng)該帶有濃厚的大邱風(fēng)格。大邱這個城市,在我們來到的若干天里,顯得乏味和平淡,它既不是一座繁華的都市,又不是一座古樸的縣城,就是一個平淡的中等城市。我們時常開玩笑說它像中國的哪座城市,結(jié)果還真找不到對照物,反正比較像中國北方城市,比較簡單,整個城市似乎都沒有精致婉約的南方氣質(zhì)。
不過去鄭貞子為我們準(zhǔn)備茶禮的地方,對這城市的味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挑選的郊外老宅,是一位學(xué)生的祖屋,大約有100多年歷史的南平文氏故居地,不倦齋和廣居堂,顯然受漢文化影響很深,但又是純粹的韓國傳統(tǒng)建筑,寬闊的院落,位于郊外一片更廣闊的空地之中,周圍是稻田和河流,在4月的晴空下,顯得特別的寧靜。雖然還是北方的味道,但是這種北方卻是讓人喜歡的北方:簡單、干凈和明亮。
鄭貞子老師和她的學(xué)生們早就穿上了傳統(tǒng)服裝。韓服簡單大方,她穿的是藍色的裙子,配著紫色的絲帶,下面是寬大的秋香色的長裙;而她的女兒則是粉色的裙子和鵝黃的外套,這是年輕女孩喜歡的顏色;助手則是秋香色的外套,深紅色的絲帶,另外一對來做客的夫婦,男主人是鮮艷的淡青,女主人是最傳統(tǒng)的韓服樣式,上面是白色短褂,下面是藍色長裙。都不是清淡的顏色,但是在暗淡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里,卻覺得很是合適。
助手開始泡茶,女兒充當(dāng)助泡,這次茶會有兩位主人、兩位客人,客人們進入房間的時候,并不與主人說話,而是坐在屋角事先準(zhǔn)備好的角落里。助手的動作很輕,先在鐵釜中燒水,然后把熱水倒到準(zhǔn)備好的高麗青瓷壺中,洗壺和水汩、茶杯,這種青瓷顏色很淡,倒與中國魏晉青瓷的顏色相近,洗干凈后緩慢擦拭,之后是莊重地泡茶,說不上有多細(xì)致,但是主客雙方都凝神靜氣,整間屋子有種特別的安寧氣氛。
鄭老師的女兒將茶水端給客人,自己也坐下來,在客人接受茶杯之后,一位身穿暗黃色長袍的演奏家黃泳達先生開始在屋子的角落吹起了大琴,這是一種類似于笛子的樂器,只不過要粗大很多,聲音輕越、動聽。在音樂響起的時候,屋子里也開始有了竊竊私語,客人們端起杯子,贊美杯子的好看,這是一套深綠釉帶些辰砂紅色的茶具,按照鄭老師的說法,是春天的顏色,主人依照規(guī)矩倒茶三次,儀式算是結(jié)束。
這就是一套最古老的韓國茶道,按照鄭老師的說法,客人絕對不能多,多了就不能享受自然了,這種自然,首先體現(xiàn)在茶湯里,按照古老的說法,水是茶的身體,茶是水的精神,精神要健康,要靈動,喝一杯茶,就把外界的自然元素都接觸到了,地、火、水、風(fēng),這就是好的待客之道。我們到的4月,格外的好,整個門戶洞開,外面的風(fēng)也可以進入,帶來郊外花草的青氣,按照鄭貞子的看法,這是一個難得的傳統(tǒng)茶會,因為整個韓國茶道想要的自然、尊重都在里面了。
25年前,鄭貞子開始接觸茶道,最早也是在寺廟中,一開始接觸,就覺得特別自然美好,能夠把人帶到一個充滿幸福感的世界里!翱傆X得在這里面,人的精神世界會有很大的改變,于是我開始和寺廟的師父學(xué)習(xí)喝茶,這位師父現(xiàn)在已經(jīng)去世了,他教我很多,比如如何擦拭杯子,如何注意水溫,茶量多少,我們有一個小組,大家經(jīng);ハ嘟涣鹘(jīng)驗。可是學(xué)到第五年的時候,我開始特別地厭倦,覺得自己沒有進步,也發(fā)現(xiàn)泡茶不再那么有趣,簡直想放棄了。不過那個時候認(rèn)識的茶家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位老師告訴我,可能是我沒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她說自己是瞬間想明白的,原來自己過去過于拘泥形式,對茶的感情不深,那一刻開始,對茶也有了感情。“我和茶有緣分,泡茶,就是修煉自己!迸菥昧酥,她發(fā)現(xiàn)自己漸漸離不開茶了,脾氣改變了很多,性格越來越溫厚。和朋友以及客人的每次聚會,都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茶成為溝通的重要媒介。
“帶學(xué)生也是如此。我有不少學(xué)生和我學(xué)習(xí)10多年了,其實泡茶并不難,學(xué)會也就會了,但是掌握每次茶聚的心意就難了。每次的心情,需要自己來把握!迸c日本茶道千篇一律的主題不同,韓國的茶聚,更隨意,主客之間也沒有那么拘束,因為是春天,我們的茶聚從房間里的一本正經(jīng)的儀式,很快轉(zhuǎn)移到了戶外的木亭子里。剛才還嚴(yán)格按規(guī)定方式坐,可是一會兒大家都忘了,黃先生吹了另一首曲子,他告訴我是上靈山,表示春日見到柳樹發(fā)芽的心情,正和眼下的情景一致,茶席擺在長桌之上,主人依然在泡茶,不過不再那么安靜,客人們也不再嚴(yán)肅,挑選盤中精致的茶食享用,有肉桂味兒、艾草味兒的糖,也有蘋果做成的小花朵,還有竹節(jié)狀的年糕,這些點心無疑是使茶聚變得更有趣的小道具。
一堆人或坐或半躺,木亭遠處,有黃色的油菜花和一樹新開的杏花,春天成為這場茶會的主角,這時候,特別能體會鄭老師反復(fù)強調(diào)的那種茶聚的幸福感,很多樂趣,嚴(yán)格地說不完全從茶中來,可是又脫離不了茶,這大概真是韓國人從茶中尋找到的率性和自然。
在韓國尋訪茶道
韓國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