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紅茶采制技術|坦洋工夫制作
歷史名茶“坦洋工夫”紅茶起源于福安市坦洋,產于福安、壽寧、周寧、霞浦、柘榮等縣市,具有150多年悠久的歷史,在國內外有著獨特市場和消費群體。它以其優(yōu)美的外形、醇厚的滋味而馳名。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烏黑油潤、香氣高爽、滋味醇厚、湯色金黃明亮、葉底紅亮色,沖泡多次色香味猶存。曾以品質好,出口多而名列我省三大工夫紅茶(坦洋、白琳、政和)之首。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金獎。近年來“坦洋工夫”紅茶又陸續(xù)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國家證明商標。現將采制技術介紹如下:
1、 鮮葉采摘
一般而言,茶樹頂端部位的茶葉,是屬于較上等的茶葉,愈往下部位的茶葉,品質就相對較差。坦洋工夫紅茶通常采摘一芽二葉到三葉,且葉片的老嫩程度需一致。
2、 萎凋
將采摘下來的葉子,在室內均勻攤放開來靜置一段時間,使之喪失一部分水分,呈現萎凋狀態(tài)。萎凋目的是為了適當地蒸發(fā)水分,使葉質柔軟,便于揉捻,伴隨著水分的散發(fā)葉細胞濃縮、酶活性加強,促進內含物質的變化,為形成紅茶品質特征創(chuàng)造條件。萎凋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自然萎凋(包括日光萎凋、室內自然萎凋);另一種是人工萎凋(包括加溫萎凋、萎凋槽萎凋)。
2.1日光萎凋:是把鮮葉攤放在竹簾(竹墊)上。直接曬在日光下借太陽光的熱能,促使鮮葉水分蒸發(fā)及葉內的化學變化,達到萎凋目的。日光萎凋氣溫在25℃左右較為理想。日光萎凋后,萎凋葉必須及時進行攤涼,以葉片變柔軟為度;攤涼中,配合勤翻拌。
萎凋時,將鮮葉均勻地攤在曬場或曬墊上(地勢平坦向陽,地面干燥的空曠地),攤葉量每平方米1斤,在萎凋過程中要細心勤翻。日光萎凋,在春茶季節(jié),氣溫高,萎凋較易掌握,質量較好,一般萎凋1~2小時左右即可完成。夏秋季節(jié),氣溫高,一般在上午十時前,下午二時后進行,萎凋1小時左右。在萎凋過程中,一定要勤翻,多檢查,保證萎凋質量。鮮葉在日光萎凋后,葉質柔軟,葉面卷皺,為萎凋適度。萎凋適度的葉子應放在陰晾處攤晾后,再進行揉捻。
2.2室內自然萎凋:選空氣流通、寬敞、清潔的房子作為萎凋室,并設通氣與調節(jié)溫、濕度的百頁窗等。室內設萎凋架,每架放萎凋簾10層左右,每層距離20厘米,底層離地20厘米,最高層距天花板50厘米,每簾攤葉1kg左右,攤葉要均勻,不要翻動,要避免散葉落地踩傷。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需18~24h即可完成萎凋。在溫度較高、相對濕度低的條件下,萎凋時間可縮短到10~12h;在陰雨低溫時萎凋時間有的長達36~40h。這種萎凋方式容易控制,萎凋均勻,品質較好。
2.2室內加溫萎凋(俗稱焙青)加溫的方法:加溫時焙青間窗門關閉,保持室內溫度在28~30℃。每隔15~30分鐘翻拌一次,直到萎凋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