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茶:瑪玉茶
瑪玉茶產于南綠春哈尼族自治縣的瑪玉茶場。是云南省新創(chuàng)的優(yōu)質名茶之一。
瑪玉茶產于云南紅河州綠春縣牛洪茶場。該場地處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境內古木參天,云霧彌漫,全年霧日達90天左右,相對濕度80%,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有效積溫5470℃,土壤肥沃,腐殖質含量豐富,極利茶樹生長。茶園位于黃連山麓,海拔1100—1300米。前有瑪玉河,長流不息,故取名瑪玉茶。現在的瑪玉茶,采用烘青制法。常泡瑪玉茶,茶具一般不起茶垢。1980年和1981年被評為省名茶之一。
茶葉分類
瑪玉茶按原料等級和制作工藝分為特級和普通級兩種。
特級瑪玉茶選用發(fā)育健壯、初展完整的一芽一葉瑪玉鮮茶為原料,經殺青、初揉、初干、復揉、烘焙、揀剔等工藝精制而成。
普通級采瑪玉茶一芽二至三葉,以云南大葉茶烘青制作工藝進行加工而成。
瑪玉荼由過去單一的產品發(fā)展為系列產品,有瑪玉銀針、瑪玉茶、夢之春、千里香、七葉參、炒青、綠茶、云霧等。其中瑪玉茶曾連續(xù)三屆被評為云南省優(yōu)質名茶,瑪玉銀針被列為首屆“昆交會”指定產品。
采摘工序
瑪玉茶采摘細嫩,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采回的鮮葉經過精細的揀剔,剔除病蟲葉、變態(tài)葉和雜質,薄瑪玉茶攤在竹匾上,放在陰涼處,使其蒸發(fā)一定水分,去除青草氣后再行炒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提毫五道工序。其中炒制手勢的靈活運用和鍋溫的控制是使瑪玉茶外形美觀、內質優(yōu)異的關鍵。
品質特點
瑪玉茶選用當地瑪玉茶樹良種,具有芽頭重實,葉質肥厚柔軟,茸毛特多的特性,且內含成分豐富,為瑪玉茶品質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成品外形條索肥碩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鋒苗秀麗,銀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鮮爽,帶蜜糖香味,葉底柔嫩勻亮。常泡瑪玉茶的杯壁不起茶垢,被稱為不起茶垢的綠春瑪玉茶,在名茶中獨樹一幟。
工藝特點
瑪玉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結重實,白毫顯露,香高持久,滋味鮮爽濃厚,伴有蜜糖香味,湯色黃綠清澈,葉底嫩黃勻整明亮。更有趣的是,常泡瑪玉茶的杯壁不起茶垢,故被稱為不起茶垢的綠春瑪玉茶。有道是“高山云霧出好茶”。得天獨厚的綠春自然條件賦予瑪玉茶天然的植物養(yǎng)分。
瑪玉茶具有條索壯實、墨綠油潤、銀毫閃耀、經久耐泡、湯色如玉、清醇馥郁、回味雋永、杯不起垢等優(yōu)異品質,在名茶中獨樹一幟,斢茶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生物堿、有機酸、多酚類、糖類、脂肪等有效成分。有除煩去膩、解渴、明目、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