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礦和陶土礦有什么區(qū)別
在夾泥、嫩泥陶土礦中,夾雜有一些特種泥礦,宜興人把這些泥礦稱“紫砂泥”。他們將“紫砂泥”又分為三大類:民間俗稱紫泥為“龍肌”,稱綠泥為“龍肋”,稱紅泥為“龍皮”。
1、在夾泥礦層中“藏”有一個透鏡狀的夾層礦體,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外觀顏色呈紫色或紫紅色,有的帶有淺綠色斑點,主要成份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云屑及鐵質(zhì)等,這就是“紫砂礦”,古稱“青泥”,可加工為紫泥料。紫泥料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成坯強度高,干燥收縮率小。
2、在“紫泥礦”中,有時會含有“夾脂”,俗稱“泥中泥”。這種“夾脂”有倆種狀況:一是單純的綠泥料,可加工為綠泥料。其產(chǎn)量不多,泥質(zhì)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一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的“團泥礦”,可加工為團泥料。
3、在嫩泥礦層的底部,存續(xù)著一些瑣碎的、需經(jīng)手工挑選的礦料,這就是“紅泥礦”,可加工為紅泥料。古人把紅泥稱為“石黃泥”。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后有朱砂、朱砂紫和海棠紅等色。 皖之壽縣,魯之博山,粵之潮邑,浙之長興,晉之安澤、鄉(xiāng)寧、平定……我國多地亦有瑰麗樸雅,質(zhì)地的優(yōu)良沉穩(wěn),均難與宜興紫砂礦比肩。宜興境內(nèi)的紫砂礦,1990年探明儲量和保有儲量約為90萬噸。
紫砂礦和陶土礦有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