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病蟲的綜合防治(二)
紫紋羽病等)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對藻斑病、茶長綿蚧、黑刺粉虱也有一定抑制效應。中耕除草不僅可以保持地力,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促使茶樹健壯生長,清除許多病蟲的潛藏場所;一些在土中化腎或幼蟲期在土中的害蟲種類(如茶尺蠖、扁刺蛾、茶子象甲、茶葉象甲等),通過中耕可使暴露土表或直接被殺傷。勤除雜草可以減輕小綠葉蟬的為害,尤其是進行化學防治前先鏟除雜草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采摘是茶園管理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對某些害蟲的防治也起著一定作用。小綠葉蟬和碧蛾蠟蟬的卵產在新梢嫩莖部,因此及時采摘一方面保證芽葉質量,同時可將大量蟲卵采下,起著防治作用。茶細蛾卵產于嫩葉背,及時采摘,可降低比蟲的蟲口密度。
修剪臺刈也是茶樹栽培上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對減輕病蟲為害也有明顯作用。如對鉆蛀類害蟲和莖部病害均可分別情況采用輕修剪剪除病蟲枝等方法進行防治。對長白蚧、龜田蚧等多種蚧類為害嚴重的茶樹可進行臺刈結合噴藥進行徹底防治。
(2)化學防治化學防治在確保茶葉豐產優(yōu)質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速效、使用簡便,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小等優(yōu)點,但六十年代以來,由于先是發(fā)現(xiàn)了長效性有機氯農藥在各種動植物體內、食品和環(huán)境中的高殘留現(xiàn)象,繼而又發(fā)現(xiàn)一了不少農藥可能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等作用,再加上化學農藥對天敵有益生物種群的非選擇性殺傷作用和病蟲抗藥性產生等缺點,引起了人們對化學防治前途的憂慮。應該指出,從整個化學防治發(fā)展前途來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它在農作物(包括茶葉在內)的病蟲防治上仍將起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成為綜合防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當然,在任何一種農藥和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新陳代謝、發(fā)展消亡的過程。新的代替老的,這是任何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滴滴涕、六六六這類農藥在它使用后的三十年來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長期實踐證明也存在許多缺點,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品種代替殘留過長的老品種是適當?shù),特別對茶葉這種飲用作物而言,禁止使用滴滴滋涕、六六六等高殘留品種和1605、1059等高毒品種是完全必要的。
茶葉生產上的農藥品種的選用必須考慮茶葉的特點。一般而言,除了必須具備高效、廣譜、對人畜低毒等特點外,還必須考慮到茶樹具有如下幾個其他農作物所沒有的特點:①茶葉是一種飲料,對色、香、味有一個嚴格的要求,這就要求農藥品種對茶葉品質沒有不良影響;②茶樹是一種全年多次連續(xù)采收的作物,一般情況下每隔7-10天采收一次,這和一般農作物一年采收一次或少數(shù)幾次的情況不同,這就要求農藥品種噴藥后在茶葉中的殘留期不能過長;③茶樹收獲的部位就是直接噴藥的部位,采下的鮮葉不經洗滌直接加工制成成茶,而且在飲茶時人們用沸水對成茶進行多次浸泡萃取,這就要求農藥品種在茶葉中的殘留量和水浸出率予以足夠的重視和考慮。
根據我國研究單位和生產單位多年進行的藥效篩選和殘留量的研究結果,指出,任何一種優(yōu)良的農藥品種只有在安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